农村旱厕改造,原本是农民福利,为何成为负担

原因一、统一标准,并不符合有些农村的现状

旱厕改造的确是件大好事,不仅有利于农村环境整治,提升村民生活卫生水平,还能预防一些传染性疾病。更别提在城里人回到老家“如厕难”的问题了。

但在实际改造中,南北方统一都采用旱厕改水厕、建成卫生厕所,对于北方等冬天非常寒冷我的地区而言,之所以一直以来都是使用旱厕,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考虑到冲水时容易上冻结冰,无法正常使用。

但是现在安装的卫生厕所,通常冲水马桶是裸露在外面的,或者有部分埋在地下,天气寒冷时很容易结冰了。这就导致这些地方的厕所夏天用着挺好,到了冬天可能就不能用。为了完成任务,农户家只能保留一个旱厕,再改造一个卫生厕所。

二、一味摊派,不尊重农民意愿

现在的农村不像从前,春节过后就空荡荡的,没几户人家是常年有人居住的。但在改造的过程中,必须家家户户安装卫生厕所,即使农民自己不愿意,还是会强制安装。

有些村因为主动报名的村民比较少,达不到改造任务指标,村干部只好在无人居住或者空闲的宅基地上也安装卫生厕所,白白浪费了名额。

三、缺少调研,不考虑农民实际

据了解,一个卫生厕所的化粪池只有2方容积,正常使用的情况下,两三个月就满了,必须找专门的抽粪车,抽一次的价格是100块钱,而当地老年人每个月的养老金也才不到100块钱,这对于农村留守老人而言,是一笔不小的开销。

有的农村老宅子大门小,抽粪车根本进不去,只能人工一点点的掏粪,这种更贵。抽水桶配件都是易损件,由于中标公司在外地,坏了也没有地方去买。

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,农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农南网立场。